世界上伟大的医生(第五期)

2021-08-27 10:56:58 广州仁医医疗 442

图片关键词


本期仁医医疗特别邀请到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德国胸外科学会主席(2017年)Prof. Hatz做专题访问,谈谈他管理德国两家著名医院胸外科中心的成功经验,如何带领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成为全球最大肺移植中心之一的传奇故事。


图片关键词


世界上伟大的医生(第五期)


1、您是何时决定从医的呢?又为什么专攻胸外科呢?您的早年经历如何塑造你的成就?

我的从医意愿很大程度上是受我父母影响的,他们都是非常爱岗敬业的全科医生。我是在美国芝加哥出生的,当时我的父母在芝加哥有一家全科诊所,主要服务来自德国和波兰的移民。除了在自己的诊所工作之外,他们还在芝加哥市立医院任高级顾问,负责照顾一些从自家诊所转诊到市立医院的病人。他们会辅助一些小规模的手术,也负责社区孕妇在市立医院的分娩和孕期医疗服务。我小时候经常跟着我的父母到他们的诊所或者医院工作,等他们查完房或者下班,有时候一等就是一整天。当时我的父母工作非常辛苦,不仅要在诊所长时间坐班,有时候晚上还要到病人家里紧急出诊。

我在10岁的时候就立志从医,同年我也决定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促使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我读了一本讲述著名外科医生史的书,这本书叫做《外科医生的世界》。我读的是德文原版,虽然我在美国长大上学,听说读写都是用英文,但是我在十岁的时候离家千里到德国巴伐利亚州上了一家寄宿学校,学习了德文。我对这本书非常入迷,至今它还在我的藏书里。

我13岁的时候回到芝加哥上高中,然后又在16岁的时候回到德国,3年后我在德国的高中(德国称之为文理高中)毕业。我的少年时代在两个国家间往返奔波,这段经历对我今后职业生涯的成功影响深远。我从中学习到了如果想要成功,必须要自律、努力、开放、勤奋、有耐心、有创造力和谦虚。


2、对您影响最大的人?从您自身经验出发,对于一名医生来说,到不同医院或者不同国家访学的重要性?

由于我在德国文理高中表现优异,我拿到了巴伐利亚州为资优生设立的奖学金,进入到慕尼黑大学医学院上大学。入学两年后,我开始为我的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做实验,我当时做的是心肌血管重建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电生理学研究。

我在慕尼黑认识了很多知名的心脏外科医生,包括Prof. Kreuzer和Prof. Reichart。Prof. Reichart后来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心脏外科医生,他接替了Prof. Christian Bernard在南非Crote Sur医院的职位。Prof. Christian Bernard完成了史上第一例人类心脏移植手术。我在医学院上学时,在Prof. Reichart的指导下完成了几篇文章。他身体力行地教会我如何成为一名学术型外科医生并在领域内有所创新。当时他为我提供了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胸外科访学的机会,因此我有幸在Prof. Shumway和Prof. Stuart Jamieson手下学习。Prof. Shumway是心胸移植的先驱,他为心肺移植的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在斯坦福访学时有幸参与了许多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的心脏移植和心肺移植基础研究,同时也在1982年有幸参与了全球范围内第二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图片关键词

Prof. Bruno Reichart


图片关键词

       (左)Prof. Norman Shumway、Prof. Stuart Jamieson与Prof. Hatz 2012年合影

我职业生涯中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导师就是Prof. Georg Heberer。第一次见他时,我还是个坐在报告厅听他讲课的医学生,当时他是慕尼黑大学外科主任。当时我被他的专业水平和性格深深吸引,因此我从医学院毕业后就申请到他的科室当住院医师。他是非常著名的普外科医生,在内脏外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均颇有建树。Prof. Heberer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任慕尼黑大学外科系主任及大学医院外科主任后一直大力发展胸外科。他是Prof. Zenker的继任者,Prof. Zenker、Prof. Klinner 和Prof. Sebening一起完成了德国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慕尼黑大学胸外科由Prof. Ferdinand Sauerbruch 创建于1918年,同时他在1918到1928年间任慕尼黑大学外科系主任。他在世界范围内率先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负压手术舱,在手术时通过抽吸泵降低舱内气压,防止病人肺部塌陷。当然,现在我们一般都会实施气管插管维持气道正压。

Prof. Heberer外放的性格和对外科领域诚挚的热情和兴趣极大鼓舞了我成为一名学术型外科医生的想法。他教会我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想要做到尽善尽美,那你必须全心全意地做。这句话在任何领域都非常适用。

图片关键词

  Prof. Georg Heberer和Prof. Rudolf Zenker


图片关键词

 Prof. Sauerbruch


图片关键词

负压手术舱示意图

然后我申请了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的访问学者名额,当时我在Allan Walker教授的黏膜免疫学实验室进行黏膜免疫学基础研究。我对免疫细胞及其在肠道和呼吸道粘膜屏障中的反应特别感兴趣。在波士顿学习期间,我还遇到了当时领先的伤口愈合专家之一的 Paul Ehrlich 教授,他激发了我研究免疫细胞的兴趣,尤其是巨噬细胞如何调节伤口愈合过程。

我回到慕尼黑并接受了普外科医生的培训,随后接受了内脏和血管外科的专业培训,包括在 Klinner 教授手下进行了一年的心脏外科培训。不过,我一直对胸外科最感兴趣,所以我也专注于这个领域,因为我对肺移植术的呼吸道和免疫学的研究(我从1989年起开始进行)很感兴趣。Heberer 教授和他的继任者 Schildberg 教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2005年,我的最后一位科主任兼导师 Jauch 教授支持我担任慕尼黑大学胸外科系正教授和大学医院胸外科主任。

图片关键词

Prof. Schidberg (右), Prof. Jauch (中)和Prof. Hatz在施塔恩贝格湖边实体瘤免疫治疗大会茶歇合影

跟国际外科领域专家的持续互动,比如参与一些海外访学项目,不仅让我知其然,更是让我知其所以然。科研和临床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我非常感谢我的各任导师和同事,是他们让我在职业生涯中参与各种精彩纷呈的交流活动。


3、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和两家著名医院的胸外科主任,您如何平衡临床、科研、教学、行政工作与日常生活?

作为两家医院的胸外科主任,我的工作量庞大,非常耗费时间,导致我留给家庭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我的家人都非常支持我,我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

同时管理好两家胸外科中心,唯一的方法就是培养出能力强的团队人员和住院医生,他们会帮你管理,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值得你全身心信赖的人。他们会跟进科研的进展,也会参与医学生的带教。我们团队的成员值得我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完全信赖。我的两个团队分别在:慕尼黑大学医院大哈登院区和Asklepios高廷肺病专科医院,这两个团队的成员也会交流互动。


图片关键词

慕尼黑大学医院大哈登院区


图片关键词

Asklepios高廷肺病专科医院


我对住院医师和其他成员都有一个轮转计划,他们会在这两家医院之间轮转。在每家医院待一到两年,学习不同的术式。这两家医院的住院医师大多都会先在慕尼黑大学医院大哈登院区学习肺移植技术,然后再到高廷学习肺癌与其它胸腔恶性肿瘤手术的术式。


图片关键词

2017年Hatz教授和主任医师们的合影

正如我所说的,两家医院的通力合作主要是靠团队成员和住院医师。从这张照片中能看出来大家对自己的工作都很满意,同事间的氛围也很融洽。现在这些主任医师已经离开我们科室,成为全国各地其他医院的胸外科主任了。相信他们在我们科室学习、培训的这段时间是非常有成效的。


4、至今您最自豪的职业成就是什么,为什么?

在悠长的职业生涯中,我觉得令我自豪的成就难以细数。从医至今35年,我认为能算得上职业生涯闪光点的有好几件事。

图片关键词

慕尼黑大学医院中心自1990年以来肺移植术的数量变迁

首先是我们肺移植中心的发展,尤其是从2010年后,我们每年完成的肺移植术有很大的增长量,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肺移植中心之一。我非常自豪,因为我见证、参与了这一切。自1990年我们医院做第一台肺移植术开始,我就已经是团队的一份子了。为了更好发展我院肺移植项目,在2005年我牵头成立了慕尼黑肺移植小组(MLTG),联合了专攻肺移植的心脏外科专家、胸外科专家、麻醉专家和肺病学专家,在肺移植方面我们也紧密合作。

第二个成就是我们在科研上的发展,尤其是对肺癌和胸腔恶性肿瘤的免疫学研究。我从2002年开始在慕尼黑组织大型的研讨会,主要探讨、交流肺癌的免疫学和免疫治疗。当时,免疫治疗只能通过疫苗来进行,现在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大概十年前,我们对病人进行免疫化疗。在我们中心,我们会同时使用这些方法和疫苗。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活跃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美国Chiles基金会的支持。通过基金会,我们与哈佛医学院、美国俄勒冈州Earle A Chiles癌症研究所都保持紧密联系。刚刚我在图片中展示的几位同事多数都到这两家研究机构交换过,从事癌症的基础医学研究,这也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我对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科研成果感到自豪。

另一个我比较自豪的是,我在胸外科微创手术上的创新术式。我开发了一种去除良性食管肿瘤的术式,通过结合内镜和胸腔镜,我们可以很好地去除食管内的良性肿瘤。我也因此获得德国外科学会2001年颁发的微创胸外科奖。

还有一个比较亮眼的成就,我们发起并完成了德国第一例胸膜间皮瘤病人的胸腔内热疗(HITOC)。这是一例全根治性胸膜切除术的术中图片,我们在术中通过这些管子对病人进行化疗。2006年、2007年,这种方法由我们在慕尼黑首次应用,现在德国各大中心广泛应用。我们现在也发起了一个国内“数据库”,跟大家分享我们使用这种方法的经验。这是我们非常自豪的一个点。

图片关键词

全根治性胸膜切除术


5、新冠肺炎疫情现在是医疗领域最大挑战之一,您认为这对您所在领域有何影响?

自从新冠疫情在德国爆发以来,我们一直在参与研究胸外科新冠肺炎患者的项目。无论是在慕尼黑大学医院还是在高廷肺病专科医院,自从德国第一例新冠患者在慕尼黑确诊开始,当时是2020年1月,我们马上对入院患者的感染状况进行评估,并且开始设计诊疗流程。例如,如何治疗病人的感染?病人是否需要手术?如是,我们在术中要注意什么?术后需要注意什么?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至今已经在各大国际期刊发表3篇原稿,第4篇正在准备中。

另一个新冠肺炎对胸外科的影响,就是我们的肺移植项目。我们中心现在接收的病人有一部分是转诊自德国其它医院,新冠肺炎使得他们的肺部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和衰竭,他们需要转诊到我们医院进行肺移植手术。如果想要治疗不可逆的肺部损伤和肺功能丧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对病人进行肺移植术。至今我们已经对此类病人进行了3例肺移植,现在还有差不多十位此类患者正在我们大学医院等待移植,有些还在上着ECMO。因此我们正在努力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尽我们最大能力去帮助他们,同时对待这些病人需要非常小心谨慎。


6、请问您对中国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陈静瑜教授及其团队有了解吗?

非常遗憾,我本人并没有见过陈教授,但是我一直有听说过他和他的团队在中国所做的出色工作。我拜读了他最近发表的一篇非常震撼的综述文章,文章详细讲述了中国肺移植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我从中了解到中国肺移植的发展,对各位同行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惊喜、非常感兴趣。我非常希望能亲自见到陈教授,同时我也知道他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移植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祝贺陈教授!我们也在做同样的工作,希望我们能达到他所在的高度,希望能通过这个采访表达我对他的祝贺和问候。


7、对于想要从事胸外科的人,您有什么建议?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对于一名年轻的胸外科医生来说,在进行胸外科专科培训之前,必须在普外科打好基础,并且在这段时间进行重症监护的培训。在德国,住院医师通常会到普外科进行两年培训,同时学习重症监护医学。

我相信大家听了我的采访也能意识到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在德国,肺移植是由胸外科医生负责的,因此胸外科医生必须接受严格的重症监护医学培训。同时胸外科医生也会面临大型胸腔恶性肿瘤手术和肺癌手术,这些病人都会被送到重症监护室,因此我觉得这(胸外科医生进行重症监护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胸外科医生也需要学习普外科的基础知识和术式。在德国,(胸外科)住院医师至少要在普外科进行2年的普外科和重症监护培训,然后再进行胸外科专科培训。胸外科专科培训至少需要4年,如果进行胸外科相关学术研究的话,这个时间还会延长。

我们以前的培训流程跟现在不一样,当时的胸外科没有从普外科独立出去,很多普外科的医生都会做胸外科手术,但是现在胸外科已经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学科了,我当时在普外科培训了6年,在内脏外科培训了3年,然后在胸外科培训了3年,当然现在德国已经不采用这种培训计划了。

假如你想要成为一名学术型胸外科医生,进行临床研究的话,你需要在你原有的培训计划上额外加上2年到专业研究机构进行临床研究的经历。

我个人申请了Chile’s研究员计划,到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进行临床研究。当时我刚刚成为住院医师不久,在Heberer教授手下,我真的非常感谢他把我送到哈佛去申请Chile’s研究员计划,这段经验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我当年的研究重点是黏膜免疫学和伤口愈合的免疫学,这个研究兴趣也一直延续至今,在我日常的肺移植和胸腔恶性肿瘤的免疫学相关临床工作中也非常实用。因此年轻医生需要尽早开始临床研究,而不应该是完成住院培训计划后才去做。在普外科两年培训计划结束后就应该开展,我觉得这对胸外科医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8、假如您不从医的话,您会从事什么行业?

我十岁左右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音乐家,因为我从4岁起就学习弹钢琴,我花了很多时间练琴,一直持续到我青少年阶段。我当时梦想成为一名古典乐钢琴家或者爵士乐钢琴家,因为这两种音乐类型我都非常喜欢。音乐在我的整个生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后来我意识到我的天分不足以支撑我成为一名专业的钢琴家,我只能做一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我也意识到(成为专业钢琴家的梦想)无法长期发展。

当时我对科技和飞行也非常感兴趣,我非常喜欢飞机、发动机和各种机器。我18岁的时候想要申请入学汉莎飞行员学校,但是当时他们不接收戴眼镜的学生,而我从16岁起就远视了,所以没办法申请当飞行员。现在应该是没有这个门槛限制了,所以当时我考虑的两个职业发展方向就是钢琴家或者飞行员。


9、除了医学外,您还有什么兴趣爱好?  

正如我刚刚所说的,我的一大爱好是音乐,在家的时候我都尽量抽空弹钢琴,当然工作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时间弹。我也非常喜欢去音乐节、音乐会、爵士乐俱乐部之类跟音乐相关的场所。

我很喜欢待在我的花园里,这个爱好不是很早培养的,但是至今也有十年了。我对花园里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不仅仅是园艺,我也喜欢种一些蔬菜,像西红柿、土豆、豆子,你能想到的一切我都喜欢种。对于我来说,这是非常放松、非常舒缓的一件事。园艺生活就像冥想,我可以全身心地放松,能安静地思考很多问题,非常美妙,尤其是天气好的时候,但是我所在的巴伐利亚州经常下雨。

第三个爱好就是贯穿我生命始终的各种体育运动,我觉得保持身体健康和灵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你的大脑才能保持敏锐和健康。我每周练一次八卦,八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武术,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许有上千年了,我练习八卦已经15年了。

我还非常喜欢帆船运动,我住的地方离著名的巴伐利亚施塔恩贝格湖非常近,虽然我没有船,但是我朋友有,他一有机会就带我去划帆船。我觉得帆船也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运动,在水上的时候也很像在冥想。

潜水也是我喜欢的运动,尤其是去埃及红海潜水。我去过埃及几次,红海非常漂亮,潜水的时候可以看到很美丽的鱼群和自然景观。

我也喜爱去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爬山,因为我住得很近,距离山脉只有半小时车程,我每天开车回家的时候都能看到阿尔卑斯山。冬天的时候我喜欢去滑雪,当然也是因为我住得离阿尔卑斯山和加米施镇都很近。如果雪况还可以的话,冬天我会尽量抽时间上山滑雪。


10、想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听说您的女儿曾经到北京的高中交换一年,您觉得她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说起来非常有意思,当时我的女儿16岁,正在德国上十年级,她在学校表现出色,获得了跳级的机会,可以直接从10年级升到12年级。学校问她是否想要跳级,她说她想利用这多出来的一年到国外做交换生。通常孩子们都想到美国、英国、西班牙甚至是日本去交换。但我女儿告诉我她想去中国,因为她十年级的时候在学校修了一门中文课。那是一门选修课,她非常喜欢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所以她想到中国做交换生,于是我们就找了个交换的项目。

学校名字你们应该知道的,这个中文我念不出来,是在北京延庆的一家高中,离长城非常近。她在2007年8月到2008年7月这段时间去了北京交换。刚开始她被安排到外籍学生的班级,但是因为课上学的中文内容她已经在德国学过了,所以两三个月后她成为了普通班级的插班生。她在学校交了很多朋友,也对中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学校的规章制度很多,学习任务也很重,每天需要进行很多体育锻炼,课时也比较长。当时她住在一个寄宿家庭,她非常喜欢那个家庭,这段经历对她来说很重要,不仅开拓了她的心胸和眼界,还让她收获了很多中国朋友,也对她回德之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她这周应该就要拿到无机化学的博士学位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她说她对科学的兴趣是从我这继承的,但愿如此吧。她现在正在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做无机化学研究,是一个跟慕尼黑大学合作的项目。她的专业领域非常有趣,是化学电池的发展,她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电池,希望她前程似锦。我觉得在中国的交换经历对她影响颇深,她现在所获得的成就或多或少源于这段经历。


图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