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泽东主席对新中国首批留苏学子这样说

2023-05-10 18:28:55 广州仁医医疗 165

图片关键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临着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急需大量人才。

为加深友谊和为外交工作储备人才,1950年5月13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分党组在送呈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的请示报告中,汇报了关于向苏联派遣留学生计划、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两国政府向中国提出的要互派留学生的情况及相应考虑。

图片关键词

之后,中国政府除了同意互派十名留学生外,还主动向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提出各交换五名留学生。提议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回应,并很快达成协议。

当时,对这批东欧国家交换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学习兄弟国家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以解决外交工作之急需。

图片关键词

刘京辉

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管理分会 理事长

首先建立外交关系就需要外交官。如果他懂对方的语言、了解对方的文化,工作起来就更方便,所以最先派出的大部分都是语言生。

然而,当文教委把选派名单报送给中央后,并没有顺利通过。

原来,名单上的25人全部是男学生。当时的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表示,新中国的诞生使广大中国妇女翻了身,她们对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同样做出了很大贡献,她们也是新中国未来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因此,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不能全部是男生,应当也要有女学生。

很快,文教委对人选做了调整,把原先向每个留学国家派遣五名男学生的计划变更为四男一女。

1950年9月6日,新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登上开往莫斯科的列车。他们在莫斯科分手,奔赴不同的国家。

图片关键词

在东欧五国,中国留学生受到了热烈欢迎。五国政府不仅免除中国学生的住宿费,还提供奖学金,安排的住宿条件也很好,宿舍两人一间,中外学生各一人。同住的外方学生都经过了严格挑选,他们的任务是帮助中国同学学习语言,适应当地生活。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也在努力克服饮食、气候、风俗上的不习惯,从喝温水到逐渐适应喝冷水,从吃炒菜慢慢过渡到吃西餐、冷食、奶酪……经过不断磨合调整,留学生活渐入佳境。

图片关键词

1951年,在向东欧国家派出留学生一年后,筹备多时的留苏工作也终于开始。与派往东欧的留学生不同,第一批选拔出来的留苏学生不仅有大学生,还有战功卓著的解放军将领、意气风发的高中学生、踌躇满志的年轻干部以及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过40岁,最小的还不到20岁。

1951年8月下旬,带着党和人民的殷切嘱托,新中国首批375名留苏学生从北京启程,前往他们心中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圣地——莫斯科。新中国第一次留学高潮的大幕由此拉开!

图片关键词

为了能够早日学成回来,报效祖国,每个中国留学生都非常努力。在教室里,坐在第一排的几乎永远是中国学生。勤奋刻苦成为当时中国留学生的标志。

图片关键词

当学子们在异国他乡努力拼搏时,祖国也在时刻牵挂着他们。周恩来总理每次出访,只要有时间,就会和当地留学生见面,了解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

图片关键词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主席率中国代表团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祝典礼。

图片关键词

11月17日,几乎全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都赶到了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傍晚6点多,当毛主席和邓小平、彭德怀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从礼堂讲台后面走出来时,全场都沸腾了。

图片关键词

面对朝气蓬勃的留学生们,毛主席发表了激情澎湃的讲话。

图片关键词

王永志 90岁

时为莫斯科航空学院学生

他讲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的时候,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所有在现场聆听毛主席讲话的留苏学生,都誓将不负重托,报效祖国!

图片关键词

截至2022年,新中国第一代留学生共中诞生了223位院士和学部委员。其中,103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03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3位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他们为了建设祖国,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一切!


图片关键词